耳朵在脸部两边的位置,拥有一个好看的耳朵,可以让容貌变的更加好看,于是那些天生耳型不佳的爱美之人便会选择去小耳畸形一期手术一期手术,在小耳畸形过程中是不会感觉到明显的苦痛,因为在手术之前医生会提前给打麻药,并且做好护理工作,可以让手术后恢复的效果更加理想。贵阳小耳畸形一期手术的副作用和风险?
一些小耳畸形的手术有哪些呢?
先天性小耳畸形的治疗主要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
一个是外耳廓再造。一个是听功能再造。一般先行外耳廓再造,再行听功能再造。听力再造手术常常会破坏耳后皮肤,因此要在耳廓再造后施行。外耳廓再造正常耳廓系由细薄的皮肤软组织包裹弹力软骨支架所组成,具有弹性的薄壳结构,并由耳轮、对耳轮、耳屏、对耳屏、耳垂、耳甲、三角窝、舟状窝等构成,凸凹回旋,形态复杂,因此耳廓再造是一个困难、复杂的手术。
目前虽然能够造出与正常耳廓形态非常的再造耳,但影响再造耳形态的因素很多,残耳及残耳后皮肤的松紧、厚薄、大小,所用肋软骨的长短、形状、厚薄差异都很大,这些条件都会影响手术的效果,个别人的瘢痕体质也会影响再造耳的外形。
小耳畸形存在一定的家族遗传性,若是发现小耳畸形,最好在10岁到青春期发育前这段时间进行手术矫正,已达到最好的手术效果,以及避免给心理带来影响。
手术项目:Su-por医学生物材料一次成型耳畸形矫正术
2、手术方法:
耳朵再造通常需要2~3次手术,具体方法有两种。
1.叫做Brent法,Brent是个美国医生,后来日本的Nagata(永田)医生做了比较大的技术改进,这种方法在全球范围内应用最多,最普遍。这种方法不需要皮肤扩张。第一次手术取肋软骨,直接将肋软骨雕刻的支架植入耳后的皮肤,耳朵再造手术在这次很关键(住院时间为1周左右)。第二次手术是把耳朵竖起来(住院时间为4天左右)。如做第三次可以修的更美观(住院时间为2天左右)。每次手术之间间隔4~6个月,这种方法造的耳朵薄、轮廓清晰、手术疤痕小、而且手术简便、安全性高省去了扩张器注水养皮的两个月时间及其间的生活开销。这种方法适合畸形耳朵皮肤丰富,畸形耳朵后方的皮肤松,面积大的病人,而且对于这种病人我们首选Brent法。
2.是皮肤扩张法,手术一般需要三次。第一次手术在在残耳后乳突区埋置一个50~80ml的水囊即皮肤软组织扩张器(住院时间约为4天左右)。手术后7天开始注入生理盐水,隔天注水一次,注水期约为一个月,注水完毕后休养一个月,再来行二次手术。第二次手术取出扩张器,取自体肋软骨根据健侧的耳朵大小雕刻耳支架进行耳廓再造(住院时间约为1周左右)。6个月后来行三期手术,再造耳修整术(住院时间2天左右).这种方法虽然治疗时间长,病人痛苦相对较大,但对于耳后皮肤少,皮肤厚的病人最好选用扩张法。
3.、听力手术要在耳朵外形再造完成后再做,一般10岁左右。
4、外耳再造手术费用一般是35000左右,包括医院发生的所有费用。
1、遗传因素
是指来自父母亲的遗传物质的异常而造成畸形。如:父母染色体异常、父母携带突变基因等。
2、防范措施:一定要重视孕前、孕期检查,近亲不宜结婚或生育。2环境污染、噪音污染
妊娠期间孕妇过多地接触有毒有害物质,化学剂某些药物可导致胎儿畸形,尤其是在早孕期使用时。另外重金属(汞、铅等)增加胎儿畸形的风险。
3、防范措施:胎宝宝基本上在怀孕半年的时候就已经能够听到外界的声音了,所以准妈妈千万要远离噪音,多聆听一些轻快抒情地音乐,平时也可以跟宝宝进行一些对话。3疾病及病毒感染。
孕期母亲感染某些微生物可导致胎儿感染并导致胎儿畸形,如风疹、巨细胞、单纯疱疹、弓形虫、梅毒等。
4、防范措施:孕妇孕前就有一些慢性疾病的,怀孕后要告知医生,如有异常,及时就诊。4滥用药物
药物对胎儿的致畸作用最敏感时期是怀孕3个月之内。在这段时间里,如果在器官细胞合成分化过程中受到药物干扰,就会造成胎儿器官畸形。
5、防范措施:并不是说孕妇孕期完全不能吃药,有一部分的药物对于宝宝来说是安全的。在怀孕的时候吃药的话,一定要询问一下医生的意见。5营养缺乏
孕妇营养不良、偏食、挑食、厌食造成的营养不良,可导致各种维生素或者微量元素的缺乏,也可导致神经管畸形等多种畸形的发生。
6、防范措施:补充营养要适当均衡,不可盲目补充,以防体重增长过快,产后难以恢复。也以防胎儿过大,到时难以分娩。6烟酒有关
吸烟喝酒也会影响胎儿发育,严重的会导致胎儿畸形。如果孕妇饮酒胎儿致畸率极高,酒精综合征患儿多处畸形、发育迟缓及智力低下。
7、防范措施:准备怀孕前就应该戒烟戒酒,怀孕后孕妇也应该尽量少接触二手烟、三手烟。7情绪影响
胎儿的某些先天性生理缺陷,就可能与孕妇妊娠期间的不良情绪有关。
8、防范措施:孕期经常生气对胎儿的影响挺大的,孕妇要生气时尝试转移一下关注点,另外,家人特别是丈夫要照顾好孕妇的情绪。8年龄因素
夫妇双方年龄增加,尤其高龄夫妇,其精子、卵子的质量下降,染色体容易发生突变,胎儿畸形的风险增加。(编辑3001)